陕西省考言语理解,下文如何“再续前缘”
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技巧
推断下文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见的题型之一,什么是推断下文题?通俗来说就是顺着题干所给材料猜下文,我们需要明白所给文段的重点所在,才能明白作者用意,这样才能与作者“心意相通”,从而“再续前缘”。
例题讲解,做好笔记
一、分析行文脉络,重点为尾句,则尾句推断
例1、20世纪中期以前的生态学认为,自然界中存在某种“顶级生态系统”。由于进化和生物适应性等原因,在特定环境中,某些物种总能取得优势地位,进而建立起由其主导的生态体系,达到生态平衡。如特定树种的组合总是主导着某一类型的森林,即便雷电引发大规模山火,摧毁这片森林,随着时间推移,该森林总能恢复到山火前的那种状态。但在过去数十年间,对自然过程混沌性日渐深入的理解,已取代了这种静态、机械的生态系统观。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
B.“顶级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
C.研究环境演变历史的重要意义
D.关于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混沌理论
【解析】答案选D。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介绍以前的生态学观点——自然界中存在某种“顶级生态系统”,某些物种总能取得优势地位,进而建立起由其主导的生态体系,达到生态平衡。然后以“但”转折,说明过去数十年间,对自然过程混沌性的深入理解已取代了这种静态、机械的生态系统观。通过分析行文脉络,重点为尾句,则根据尾句推断,进一步介绍区别于之前生态学观点的新理论,即对自然过程混沌性的深入理解,A项,“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C项,“研究环境演变历史的重要意义”文段均未提及,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B项,“‘顶级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为前文论述过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 D。
二、分析行文脉络,重点不是尾句,需结合全文理解
例2、在现实中,农民工维权时往往面临证据不足、难以取证的问题。B市某法院审理的案件统计数据显示,在农民工讨薪案件中,约有80%的败诉是由于农民工没有相关证据而导致的。虽然劳动合同、工资卡、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考勤表、工作证等资料证明都可以作为农民工被欠薪的证据,但很多农民工跟着包工头干活仅以现金结账,而没有留存证据。再加上部分农民工缺乏证据意识,也可能导致被欠薪后拿不出足够证据来维权。
A.农民工在讨薪过程中遇到的法规问题
B.培训农民工学会用法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C.用法规来强制用工单位解决农民工被欠薪问题
D.用法规来解决农民工被欠薪之后证据不足的问题
【解析】答案选D。文段先强调了农民工面临因证据不足、难以取证的维权难问题,接着通过B市的例子论证观点,最后分析具体原因。文段为“总—分”结构,强调农民工维权时面临证据不足的问题,接下来应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A项,是对文段的总结,而非下文要论述的内容,排除。B项,培训的方式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且没有提到“证据不足”,排除。C项,主体为“强制用工单位”,文段主体强调“农民工”,主体错误,且没有提到“证据不足”,排除。D项是针对文段问题提出的合理对策。故本题选 D。
最后,小编再次提醒大家,对于推断下文题,各位考生应在分析清楚所给材料行文脉络的前提下合理推断下文内容,而非忽略材料的行文直接关注尾句进行解题。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